2021学年第一学期寒假博雅读书活动展示——八年级
作者: 上海兰田中学初二年级部
发布时间: 2022年3月7日

《傅雷家书》读书报告

初二(1)班 张艺菲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对儿子的期望与谆谆教诲,那一封封书信饱含着浓浓的父爱,贯穿儿子留学、结婚生子的这几个人生重要阶段,也同时对儿子起全方面的教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傅雷在儿子受阻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在他有所成就时为他骄傲。亲情的支持与鼓励,或许是远在他乡的傅聪重要的精神支柱。傅雷父子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在两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经过这一条纽带,使孩子与远离的祖国牢牢的建立了感情。

傅雷是个好爸爸,也是一位好老师,傅雷曾对儿子说:“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开篇父亲离别傅聪时写下的悔恨可以看出他从小对傅聪严格的教育。

在傅聪出国留学后,傅雷把儿子当成朋友,讨论艺术问题,指证他的错误,端正他的品格,让他成就更好的自己。傅雷期待儿子的回信,期待他讲述生活中发生的大小事,是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与忧心。

生活中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不求回报。爱积攒得多了就变成了唠叨。尽管你不耐烦,一次次回绝父母殷切的期望,但是他们依旧待你如初,所以也渐渐理解了他们平日中的严厉和责骂声,包容了他们平日里的疏远。毕竟父爱如山,我们身后总是有一种力量去激励鼓励我们,更是无声、深沉的;母爱如水,温柔细腻的情感总是能包容我们所有的任性,使我们总是感到爱的源头。

“把人家的赞美报告给我们,是你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但同时必须深深地检讨自己的缺陷”。短短一句话,就体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良苦用心,不仅夸赞了儿子,还告诫了他不能骄傲自大。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到父母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书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必你从我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对人生多增了几分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所以《傅雷家书》拉近了我们与父母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耐心的教导。傅雷虽去,家书仍留,他带给我们的启发与精神永远流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初二(1)班 潘思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的一个贫苦工人家的二儿子,父亲死的早,母亲在富人家当厨娘,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钳工,受尽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和压迫的痛苦,但即使在这如此艰难的生活中,在他母亲、妻子的激励中开始了新生活。

整篇文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保尔在家养病期间,他到烈士墓前凭吊战友,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一件件事让我感觉到了保尔是一个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

在这本书十八章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第十七章《青春无悔》,这个标题很快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个章节讲了保尔第二次到丘查姆家,使丘查姆家的矛盾极端尖锐化。保尔来到海边,他知道自己的病更重了,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想自杀最终战胜了自己。保尔回到住处,和达雅谈了话,想让达雅离开家并和他结婚,达雅考虑后答应了。

保尔给哥哥阿尔焦姆写信说了自己的情况,生活还是和从前的一样,达雅做工,保尔学习。但不久后保尔双腿瘫痪了,只有右手还能活动。他想和和达雅离婚,但达雅不愿意。母亲知道保尔又遭到了新的不幸,过来照顾他。

达雅当选为市苏维埃委员,但保尔失明了。

达雅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党交给保尔一个学习小组,跟青年人在一起的时刻,保尔恢复了精力和朝气。其他时间,保尔都在听无线电波,他又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不顾一切的学习,甚至忘掉了身体上的剧痛。这一章更让我感觉到保尔毅力的顽强,我要向他学习。

这本小说除了让我被保尔的毅力所屈服,还告诉了我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苦困难中战胜敌人才能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会钢铁战士。

从保尔在革命中的所作所为和精神,引发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生活、事业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战胜这些困难,战胜自己,才会在不断磨炼中取得成功,我们应当感恩那些在我们的困苦道路上给予我们鼓励、向我们提供帮助的人。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由小事起步,努力锻炼自己,我们也会是一块钢铁,相信我们一定有抓住”风筝”的一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勇敢的去面对,你会发觉原来自己也有保尔柯察金的毅力,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实现自己生命价值。

 

读《傅雷家书》有感

初二2班  王子君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导。读完《傅雷家书》,我从那一封封充斥着家人思念和关怀的书信中,感受到了一番不一样的教诲。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对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与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如此严格的管教,虽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读了《傅雷家书》,我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父子之间亦父亦友,亲密无间。纵使一人在中国,一人在波兰,相隔万里,也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心思透过书信淋漓尽致地互相传达。父子情深,可见一斑。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傅雷虽然对儿子要求严格,但是他关心儿子的生活,能在艺术上指导儿子,能在儿子消沉和失意时给予建议,教导孩子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他是艺术修养极高、教子严格也深爱着儿子的父亲,有一位这样的父亲,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如此爱子教子令人感动。

我不由地想到了我的父亲。大多数时候,我对我的父亲都比较冷淡,觉得他很啰嗦,认为他很多时候都不了解我的心思。在读了《傅雷家书》后,我突然理解了父亲的心意,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突然明白了父亲的所作所为都是爱我的表现。尽管每个父亲的表现方式不同,但是他们爱子女的那份心意却都一直是相通的啊!

我终于发现那一份沉甸甸的父爱。或许父亲的爱并不华丽,不易发现,但是每当想起,便会觉得,被爱着是多么幸福啊!我唯有努力提高自己,才不会辜负这一份平凡而伟大的父爱。


坚定意志,永不止步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初二(2)班 肖琪玉

“铁环已被彻底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段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后一章,读至此处,我的内心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他”就是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个在无尽的革命道路上,永不止步的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可以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柯察金的原型。本书中,保尔十二岁时就被迫离开学校,外出谋生,以及后来不幸瘫痪的苦难经历,都与作者类似。保尔在最初仅是一名具有反抗斗争精神的少年,在朱赫来,本书重要人物之一的带领与领导下,成为了一名布尔什维克,并不断地在革命道路上探索下去。

在阅读初期,我对保尔这个角色并没有太大感触,因为我与他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时代,过着大相径庭的生活,而这个人物给我的巨大震撼,是起始于第一部的第九章中。“章鱼”这个形象的出现让我困惑许久,经过多次翻阅,我终于理解了它是对保尔顽强、坚定的意志的象征。尽管保尔是一个身体素质过硬的人,但我开始还是不能理解他大病初愈就立即投身于革命事业中的行为。设想一下,一场差点令你送命的疾病刚结束,死神刚收起他的镰刀,你会立即重新投入极其艰苦的工作吗?为什么保尔能做到呢?

我开始在书中寻觅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逐渐认识到保尔忠诚于他的革命事业,即帮助亲爱的人民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保尔来自底层社会,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来自资产阶级的欺辱与剥削,因而他拥有大部分人没有或已经失去的抗争意识。正如小说的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艰苦的生活中,对抗敌人与疾病,坚定革命意志,永远不停下步伐的人生,其实就是问题的最佳解答。

保尔无论面临怎样的阻碍或困境,他都可以挣脱“铁环”的束缚,不断前行。与他相比,我们所面对的生活压力和困难,似乎都轻如鹅毛,一吹即散。虽然我们不是保尔·柯察金,但是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去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永不止步的人吗?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在生活这个巨大的熔炉中,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块意志之钢,才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初二2班 沈子易

第一次看到书名,我还以为内容是钢铁的冶炼,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书名起得好!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少年共学成为童工,后因偷枪风波,救朱赫来被捕,侥幸逃脱后开始了他的革命旅程。之后,他成为一名战士,几次死里逃生后,他又在无比艰苦的条件下抢修铁路,最终病魔缠身,几经周折,光荣入党,与达雅相恋,开始小说创作并在最后获得成功。

书中这样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必须抓紧时间充分生活。”在生命有限的情况下,时间显得尤为稀有且珍贵,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才能纵享时光。保尔·柯察金在最后失去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与健康的体魄,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的每段人生都无比充实,且富有意义。

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正值一切刚刚开始的年纪,占尽了天时地利,就更应该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使自己度过的每个节点变得无比充实。当我们到达了未来,开始回忆过去,会发现曾经时针转过的每一圈,四季轮回的每一次都如此短暂,而我们自己在其中的每一刻插入的回忆与成就,又会将它拉长,使它无限近似于永恒。直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热爱生活的意义,对自己做过的一切感到欣慰,对那一切的载体-时间感到感激与可惜,可惜个人的时间终究是有尽头的。

我们的所有行动都爱意于自己,也将使自己受益。我们应当着手于当下,而非虚度光阴,我们应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傅雷家书》——读后感

初二2班 诸嘉怡

父爱如山,他不同于母爱,没有优柔绵长,更像是一片汪洋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澎湃。

《傅雷家书》是由信件编写而成。有人在书中读出了一位严厉父亲的深沉关怀;有人在书里读出了父子之间互为诤友,而我在这本书里看见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写成一封封家书,希望超傅聪越自己,更好的报效祖国。他敢于直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教训,将此汇成一股涓涓细流灌溉在儿子的心田,傅雷先生无疑是儿子傅聪最好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人一辈子都在高潮或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多么深刻又现实的一句话啊!

这句话饱含哲理,它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失败,有得意,更有失落。傅雷在信中常常告诉获得成功时的傅聪,要戒骄戒躁,不能狂傲自大,往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懂得待人谦逊,不耻下问。而在受到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时,傅雷总是告诉傅聪,遇到困难,首先要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不要一味的去否定别人,要乐观积极的生活,要去热爱这个世界,不要因为一时间的失意去自甘堕落。

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告诫。生活中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遇到瓶颈,这些都会过去,正所谓“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在这期间我们不应浪费时间叹息或嗟叹,而是要坚守初心,熬过最艰难的岁时刻,自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人生就像是肖邦的音乐作品曲风优美动人,又不失细腻,整个曲子音调跌宕起伏,并且极其具有个性的音乐特点,只有经历过这些高潮和低潮,我们才会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傅雷家书》这本书不仅仅是傅雷在儿子傅聪的成长道路上为他点亮了一盏明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盏引路的灯塔。


《傅雷家书》阅读报告

初二5班 丁佳钰

这些家书于一九五四年傅聪留学波兰为起到一九六六年作终。数百封家书记录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叮嘱与傅聪自留学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其中无不充斥着傅雷对于儿子的爱之深切。

初读这些家信时,我认为傅雷是一位对儿子极其苛刻的父亲。他似乎从未对傅聪流露过多的赞美之情,只是在家书中对儿子讲着道理,并告诫儿子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从傅聪的演奏技巧,到音乐理解,又到做人处事的方法,再到爱情的权衡,傅雷都在对孩子做着指引。他以过来人的口吻道出他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微微带有批评的意味在其中。他以理服人,似乎除“父亲”的角色之外他更似傅聪的老师一般,每封家书即是他的谆谆教诲。

逐渐往下阅读,我发现傅雷的形象并非只是“严师”的刻板,他更有“慈父”的温情。最初的傅雷常对儿子提出较高的要求,但自从他听说傅聪因练习而劳累过度后,便不再继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是劝导傅聪好好休息,多放松。当傅聪失意之时,他会安慰孩子;当傅聪演奏不如意时,他会鼓励孩子;当傅聪的表演令他满意时,他也不会吝啬赞美之词。他以细腻的父爱关心着儿子,他以肯定、赞美之语,鼓励着孩子。为儿或喜或悲尽在那一封封家书之中,他们似沙漠中的一汪清泉,送给远在国外的孩子一抹甘甜。严中有柔,这便是傅雷的父爱。

除去父亲一职,傅雷更是一位艺术家。他细细品味音乐名家手下之曲流露的每一抹情,将其尽数放大,再加以融入于自己手中的曲中去。他曾将真诚比做艺术的大门的钥匙,行云流水般的情感流露是他毕生所追求之物。一曲或是轻快,或是沉重,又抑或是庄严,均要服务于乐曲的情调。若是加以雕琢,不明显得虚假,故真诚作为艺术的钥匙,想必在他心中占据很高的地位。他将艺术视作真诚的果实,他所追求的并非只是浮于表面的华丽,而是深入骨髓的炽热之情。以真诚为基,以情感作心,这便是傅雷的艺术情操。

继续阅读,我逐渐发掘出埋藏在傅雷血肉中的那一方至宝——赤子之心。傅雷的信从头到尾贯穿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赤子之心。他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纵使接受了许多自西方来的思想,然而他并未失去它最原本的根。他是“五四运动”觉醒的一代,因而他所接受的西方的东西绝非表面的浮华,而是其优秀的精华。他将中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取长补短,志在创造出一个更灿烂辉煌的文明。所以他拥有西方的哲学头脑与科学态度,但心中的情仍属于中华民族,他拥有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一位老知识分子对于党和国家的那种真诚、那种热爱,那种真挚的感情,融入一份份家书之中,寄向远在他乡的傅聪,从此作为儿子的傅聪,心中也燃起一颗名为中华的赤子之心。

傅聪曾说,他的父亲一生没有一分钟度过的是行尸走肉的时光,他的脑子永远在思想,他的心永远在感受。他是一个严格的老师,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真诚的艺术家,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一个赤子之心的贯彻者。它们似谱上的乐符般,共绘出名为傅雷的光辉乐章。


读《叶嘉莹说杜甫诗》有感

初二5班 顾祚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被录于沪教版小学课本中。千年的吟哦,深沉壮美的情怀,已经嵌入许多国人的基因。这些诗便出自曾放豪言“诗是吾家事”的“诗圣”杜甫之手,一个深沉忧郁的晚唐诗人。

对于诗歌的学习,不能止于对作者的名、字、号的粗略了解和诗词的背诵。于是我在寒假作为博雅班的一员,拜读了叶嘉莹先生的《叶嘉莹说杜甫诗》。

本书用时间顺序著述了杜甫诗歌。作者先把早期杜诗与李白的诗对比,奠定了杜甫如山般坚固踏实的人生基调,以广阔胸襟“集大成”,这便如他的早期作品《望岳》中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体现他用字的鲜明有力与对崇高、壮美事物的情感倾向;随后又解析他在长安求仕时的作品,一句“却羡卞和刖双足”,表现了他在初涉官场后,已经看够了一些蛮横无理的“县大老爷”们对民众的欺压。他觉得要是像卞和一样被刖去了双脚,就不用被权贵阶级驱使了。这些经历也严重打压了曾经那个志向高远的少年,只能悲哀地“狂歌答圣朝”了。

从这些早期的诗可看出,大唐转衰,强权横行。于是,一场叛乱将要开始。

在安史之乱将起的章节里,我曾摘抄了这么一段,大概是说宰相杨国忠视民间饥荒、霖雨不止、粮食发霉不顾,却从他地拿好的粮食去欺君。杜甫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不久后安史之乱彻底爆发,杜甫被叛军俘于长安,悲愤写下了“少陵野老吞声哭”“血污游魂归不得”等字字见血的诗句。当“春城”只剩“草木深”,当“白头”无力挽救这个国家了,这个忠心的爱国诗人再无心欣赏“曲江翠幕”“拂水低回”了,只能用他独特的“丑拙之美”报以生命与诗坛,“吞声哭”了。

至德二载冬,杜甫效忠的肃宗真的收复了长安。在古代,这样不易的一次胜利班师,大伙儿都争功请赏、你争我夺,而杜甫报国的强烈愿望却驱使他天天对肃宗上奏疏。不过这好像对当时这个需要“喘口气”的国家显得不合乎事宜。于是,他被贬了。

而书后面的章节,都是叙述他谪官和漂泊辗转的诗作,还有组诗《秋兴八首》,大凡都侧重于文学赏析。

阅读过这本书后,不仅是沉浸于知识渊博的作者的评析,更是对杜甫的人格魅力心向往之。文章前几页,便论述了李白与杜甫两位诗坛巨星的差别:李白是飞扬的天才,放荡不羁,爱酗酒。他每次酒醒后可能会不认得自己写的草书。李白的政治生涯我们暂且不说,就拿文学作品来说,他异于常人地做到“破坏规矩并追求到更好的东西(叶嘉莹语)”。例如《夜泊牛渚怀古》,这是李白一首很好的诗,可是仔细观察它的每一联,没有一联是对仗的吧!他打破了律诗的樊笼,却追求到了更高的艺术价值。这便是他的天才之所在;而在作者的眼中,分析大量诗词后认为,杜甫的确也是一个文学天才,但他趋向于一个“正常人(叶嘉莹语)”,是“博大、正常、健全、深厚(叶嘉莹语)”的。有报国机会了,直接跟皇帝天天上奏疏吧,他不会与别人争名夺利;濒临国破家亡了,“吞声哭”吧,他根本不会像李白如仙人一样“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而我们当今能学习杜甫的,不仅能追思他深沉的吟啸,而且还能学习他博大的胸怀、稳健踏实的成熟和报国忠君的情怀。

读这本书,不仅能从大师的角度欣赏杜甫的诗歌,还能学习诗人的人格魅力。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也是杜甫诗的价值。


《傅雷家书》读后感

初二5班 何子晴

《傅雷家书》是一部记录作者傅雷对于儿子傅聪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的一本著作,以书信集的形式编排展现给读者。字里行间无处不体现浓浓的、令人感慨的父爱。

本书以时间为分段标准,从1954年至1966年,共分为13个章节。以离别为开端,记录着傅聪离开去波兰留学后,傅雷给傅聪和其妻子弥拉的通信内容。在阅读期间,我们可以从书信中了解傅聪的成长历程,可以了解傅雷教育理念的深明大义,可以了解20世纪的时代背景,文化者的悲壮情怀以及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傅雷对儿子深深的、无以言表的那一份爱。

书中傅雷的爱无微不至,但又复杂交集。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失孩子在身旁的那份严厉与嘱咐。这正是傅雷与其他父亲们不相同之处。也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音乐、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就像大部分父母一样,他能在孩子成长最关键时刻,给予孩子启示与警醒;又与之不同的是,他更是在与孩子沟通、聊天,他会在书信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短处、会分享自己的经历以此来让孩子独立思考、他更会直言不讳地分享自己对于政治、艺术、文化等的认知与观点。可以直接地说,傅雷是一个没有“父亲架子”的人,他让傅聪能够体会到父爱的深沉,他让傅聪明白人生的旨意,让傅聪享受被支持的感受。

书中24页这样写道“你比一般青年经历人事都更早,所以成熟也早。这一回痛苦的经验,大概又使你灵智的长成近了一步。你对艺术的领会又是可深入一步。我祝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的筋斗过去,只要爬起来,就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这一段写出了傅聪“又过了一人生一关”后傅雷的感叹、教导与鼓励。他分析了傅聪的处境,用优美的辞藻,生动的语言,将极有价值的话语展现在书信之中,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是一位“导师”对学子的欣慰与启示,更是望子成龙的自豪与期盼。

书中,傅雷针对傅聪的爱情曾说道,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妻子不容易,但读完整本书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父亲更难!但是傅雷做到了,且做得很好。这本书不仅让我见证了一个父亲爱的伟大,也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父母。一个孩子成长得多好或者多优秀,与父母有很大的关联。虽然我们与父母之间没有像傅雷和傅聪一样有着书信记载,有着书信体现,但我们用心仍能体会同样深甚至更深的父母之爱。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心锁,拉近了我与父母的距离,点亮了爱的那盏灯。


《傅雷家书》读后感

初二(5)班 杨准

亲情素是人间至情。

傅雷是位严父,对孩子素来管教严格,批评犀利,但他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对不在自己身边、远在异国求学的儿子有着深深的牵挂,孩子的一言一行、情绪变化、成功与失落都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他的心。

在傅聪出国留学的第二天,傅雷就想给他写信,但还担心被儿子“嫌弃”。儿子离开后,他每晚睡不着觉,开始回想儿子儿时的种种趣事。傅雷夫妇含辛茹苦将儿子哺育成人,如今孩子离开父母远赴海外求学,傅雷既希望他学有所成,一展宏图,但又对他深深地挂念,想时刻陪伴他。正如蓝天上的风筝,纵使飞得再高,风筝线也牢牢地攥在父母手中,连着父母的心。

他作为一名父亲,在儿子的生命中既担当着“朋友”、“亲人”这类角色,同时又是一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良师。他在儿子情绪低落时劝慰他:“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他也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提醒“少年得志”的儿子少走弯路,希望他更上一层楼,不要做一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人。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思,给人以启迪。

爱子之情固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却没有把对儿子的爱变成普通的温情脉脉,而始终把道德和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铮铮铁棒下的管教,虽不为常人所认同,但实则出自于他对儿子深沉的爱。

在傅聪年幼时,傅雷正值热血方刚,对儿子管教之余,不乏打骂。忆起往事,博雷又后悔又自责,觉得对儿子的管教过于严苛,手段过于“残忍”,把对儿子的教育当成自己的错误,甚至是“罪过”。现在,他更愿意用自身专业级的艺术赏析能力,再帮儿子一把,对傅聪演奏的录音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客观的评价,他肯定了儿子在音乐上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为傅聪日后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傅聪取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时,傅雷毫不掩饰地称赞儿子比自己期待的更优秀,老父亲的激动、欣慰跃然纸上,为父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中,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雅的人格品质、优良的行为操守、醇厚的道德传统和拳拳的爱国热情。傅雷写下几百纸家书,主题大都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爱小家,也爱大家!

《傅雷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之一,这人间至情宛若一缕留香存在每位读者心间。


《傅雷家书》读后感

                                    初二6班 陆韵雯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在国外的儿子傅聪的书信集合而成的一本家信集,其中摘编了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他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本书将1954年到1966年的所有家信分为13个章节,这些家信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每封信无不充斥着一位慈爱的父亲对远渡重洋的儿子的深深挂念和不舍,每封信的基调都是父亲对儿子为人处世、艺术修养等方面的言传身教和殷切期望。

孩子离开的第一天,他在家信中写道:“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是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可能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我们常说“父爱如山”,传统印象中的父亲,更多的是坚强刚毅的理性形象,通常是将自己深沉的爱藏在无言的关怀中,然而傅雷先生却直面内心的情感,毫不掩饰地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对儿子的爱意,对儿子的思念表露无疑。

随之很快写了第三封信:“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着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这样感性的充满深情的父亲令我感动。

当发现孩子有烦恼时,他说:“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里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多有哲理的话语啊,多有温情的宽慰啊!宽慰之余,他还不忘鼓励孩子要正视现实,勇于面对错误。

当发现孩子处于矛盾之中时,他说:“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身的追求、苦练······”看到这一段时,我颇有感触:有矛盾才有进步,人生没有完美的一天!回想自己近几年来的各种折腾、努力,正是源于心中的各种矛盾和挣扎--安于现状和想要进步的矛盾,进步只是停留在嘴上还是落到实际行动中的挣扎。每天在这种矛盾中迫使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去努力,去积累,去进步。

读完这本书,我打心眼里感叹于这伟大的父爱。他们之间没有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坦率得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从艺术中的精神世界聊到物质需求,从道德思想聊到为人处世。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这也是《傅雷家书》的特殊之处。

傅雷家书,书亲情,书心事,书梦想,书人生。


《傅雷家书》读书报告

                                                 初二6班 周芮琪

有一种爱叫“傅”爱,有时可能并不张扬,有时可能藏匿在一角,也有时或许难以言表。读罢《傅雷家书》,我的心里被那种深沉的父爱而震动,即是一种对傅雷先生言传身教的敬仰,也是一种对待人生态度的稳健心态。

《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共计186篇的家信。他在书信中和儿子论艺术,论音乐之美,聊生活,谈社会。他把毕生精力传给儿子,让儿子不再走自己走过的弯路。从傅雷身上,我看到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传统式父亲,苦心孤旨,事无巨细。

每一封家书都值得细细品味,慢慢研究,拥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独特的情感,亲切而温暖,字字珠玑。

我相信在傅聪刚出国时,傅雷是很不适应的。他充当着儿子的良师益友,让傅聪有一种父母与他天涯若比邻之感。他用写信的方式与傅聪交流谈心,给傅聪孤独的心极大的慰藉。傅雷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艺术家父亲,他与儿子探讨音乐与哲学,论李杜诗篇时深刻直接,思中国传统文化时滔滔不绝;他还是一位敢于承认错误的父亲,给儿子的第一封信就流露出对儿子严厉要求的后悔;他一直是一位关心儿子的父亲,告诫儿子永葆“赤子之心”,教会他做人的道理。

傅雷曾在家书中“抱怨”:“你的信少,我们的信也不知不觉着减少。”“半年来你唯一的一封信不知给我们多少快慰。”这两句话使我感触很深,每次诵读傅雷的信都是洋洋洒洒十分多,一种唠叨的父亲形象赫然出现在眼前,但是他的儿子的回信却不是那么丰富。这让我想到了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是否忽略了父母给予我无私的爱。我们的父母无时无刻感染着我们,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读完数片家书,字里行间洋溢着拳拳父爱。我第一次意识到,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啰嗦只是想让我们少走弯路,把他们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我应该多抽出一点时间去回应我的父母,不要想傅聪一样留下终身遗憾。

我未曾忘记“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短短几字,饱含着傅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经常在心中给儿子论中国艺术之美,中国山川之美,叮嘱儿子莫忘记国语,保持独立的中国艺术家的气质。儿子远在海外,但傅雷时刻让儿子谨记:他是一名中国人!关山远阻,父亲与儿子的思想交流未有丝毫间隔,也就象征着这个远方游子永远和产生他的民族,抚养他的祖国,灌溉他的文化血肉相连,息息相通!

“家”是一个有温度的词,他让灵魂有了归宿。“傅”爱藏在鲜花与掌声之后,浓厚的亲情躲在三言两语的嘘寒问暖中。我想,《傅雷家书》正是有了这份平凡的大爱,才会如此深沉真挚!


《傅雷家书》读书报告

初二6班 虞宸瑄

有一本书,它以真实的内容,朴实的语言,道尽了人世间平凡而伟大的爱,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一本书信集,里面收集的是1954年至1966年傅雷夫妇和儿子的往来书信186篇,其中最主要的作者是傅雷先生。这些书信是傅雷夫妇与儿子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傅雷一家浓浓的亲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对傅雷先生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敬意,感觉他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巨人!

我感触最深的是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教育。

“你得千万爱护自己,爱护我们所珍视的艺术品!遇到任何一件出入重大的事,你得想到我们——连你自己在内——对艺术的爱!不是说你应当时时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说你应当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将事!随时随刻地要准备牺牲日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你用在理解乐曲方面的理智,希望能普遍地运用到一切方面。特别是用在个人的情感方面。我的园丁工作已经做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要你自己来做的了。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来越减少;一切要靠你自己努、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你说到技巧要理论与实际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么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

傅雷先生作为父亲,告诫儿子傅聪要爱护自己,要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将自己现在的努力、奋斗同中国音乐甚至整个民族艺术发展联系起来,要准备随时为了对艺术对祖国的“大我”而牺牲“小我”,要靠自己努力,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在告诫儿子的同时,傅雷先生也勉励儿子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最后,傅雷先生献上自己对儿子的美好祝福。父子情深,感人肺腑,傅雷先生的话语一直是儿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再如,当傅聪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三名时,傅雷先生先是表达自己无比的喜悦,然后告诫他:遇到极盛的事情,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我觉得这种教育观是十分正确的。纵观古今,有多少人在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因骄傲自满、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本来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却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我们能达到这种中庸的地步,喜而不狂,那就能稳稳地不断前进。而当傅聪陷入人生的低谷时,傅雷先生又会耐心地给予他帮助,传授他方法,鼓励他前进。

傅雷先生还教育孩子要热爱祖国、知恩图报等等。他给儿子立下了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

我从这些饱含情感的家书中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适时的提点和深沉的爱,它就像三更半夜里的一盏灯,寒冬腊月里的一把火,不仅温暖了傅聪,也温暖了无数读者。

钱锺书曾说过:“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不宽恕’的鲁迅先生,一个就是‘大爱’的傅雷先生。” 我认为这种博爱的品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为博爱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给他人带来真挚的情谊,让他成为一个“四海皆有朋友”的人。这种高尚的品质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现在的中国早已打开国门,真诚地与其它国家一起合作共赢,这就是博爱的力量!


080607陆韵雯.jpg

080610周芮琪.jpg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2605弄50号 邮编:200063 电话:62050898 传真:52900536 上海兰田中学©版权所有